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,“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”被着重提出,成为推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路径。绿色发展是高水平发展的底色,新型工业化之所以“新”,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底色必须“绿”。
呼和浩特市工信局提供的一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:截至目前,呼和浩特市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1家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,全市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管理公司数位居全区第一。同时还有绿色园区1家。
自治区级绿色工厂31家、绿色园区2家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0家;成功创建自治区节水标杆6家、自治区级节水型企业19家、自治区级节水型园区3家。
推动企业实施50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,节能量近30万吨标准煤;实施19项节水技术改造项目,节水量近339万吨。
想知道呼和浩特如何让工业“披上绿装”?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全区第一的背后,藏着这些“节能密码”!
走进齐鲁制药(内蒙古)有限公司生产线,整洁有序的生产环境、高效运转的设备、严谨细致的操作的过程映入眼帘。
据了解,通过开展节能诊断、清洁生产、挖掘节能降耗空间,公司先后优化了消毒灭菌工艺、对车间的电机及灯具进行了升级替换,改变了过滤方式,对原有产品生产的基本工艺进行技术变更。2024年,企业综合能耗降低1544吨标准煤,节水量3561吨,污水减排14628吨,实现经济、生态效益“双赢”。
在绿色制造的浪潮中,齐鲁制药(内蒙古)有限公司从2019 年开始启动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工厂申报工作,到2022年荣膺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。一路走来,公司不断加大投入,更新设备设施,提升解决能力,确保 SHE 风险管控能力持续增强。期间,工信部门给予政策引导、资金扶持、技术指导等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,为公司绿色制造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获评绿色工厂后,企业将奖励资金用于环保设施的升级改造,同时推动了研发创新和产业升级。同时,绿色工厂的称号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,增强了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度和忠诚度,为商品市场的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内蒙古大窑嘉宾饮品有限公司对蒸汽供热管道采取保温措施,将用于洗瓶等生产环节消耗后的蒸汽余热回收,为员工宿舍、办公楼等建筑换热后,供暖取热,并对厂区路灯进行太阳能改造。
企业目前有2条玻璃瓶包装饮品智能生产线条易拉罐包装饮品智能生产线条PET包装饮品智能生产线。
一系列举措,让内蒙古大窑嘉宾饮品有限公司一直在优化用能结构,在改进生产核心工艺、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,降低了生产能耗水平。从反馈情况看,目前,企业能耗下降约10%-20%。
为了让更多工业公司 “绿”意更浓,在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强音的当下,呼和浩特市立足实际,围绕绿色工厂创建目标,从政策、技术、规划等方面多维度发力,多管齐下,助力工业绿色转型。
政策上,落实《呼和浩特市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十条政策措施》,构建全流程扶持体系,通过奖补、优惠政策,激励企业投身绿色生产。
技术推广层面,积极做出响应工信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工信厅相关工作,呼和浩特市工信局主动对接先进节能技术目录,引入适用技术,诸如组织高效电机节能技术推广等活动,同时,鼓励本地公司参与节能技术申报,协助梳理材料,加速绿色技术在企业的落地转化。
产业规划上,立足本地优势,推动传统产业绿色改造,带领企业采用绿色工艺、生产绿色产品;鼓励企业引入新能源、节能环保等绿色项目,打造绿色产业生态。
呼和浩特,正以工业“含绿量”推动“含金量”,工业经济绿色发展的底色也更加鲜明。